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,“发展海洋经济,保护海洋生态环境,加快建设海洋强国”,对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布局、建设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作出战略部署。广西北海市作为“向海经济”的首倡地,广西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重要窗口,向海经济大有可为。
法治是企业发展壮大的“定心丸”。近年来,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法委的指导下,北海市政法机关充分发挥牵头抓总、统筹协调作用,积极打出法治服务“组合拳”,以实际举措护航当地企业快速发展,为向海图强和向海经济打造坚实司法保障。
“企业警长”促和谐 架起服务连心桥
北海市合浦县公安局乾江派出所管辖的合浦工业园区内坐落着108家企业,一年生产值达32亿元,不仅是合浦经济发展的“核心赛道”,更是通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“向海之路”。为园区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,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,是乾江派出所肩负的重要职责。
近年来,乾江派出所积极践行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内涵,以“创人民满意公安”为契机,探索推进派出所主防新举措,创新打造“企业警长”机制及“1+3+N”多元调解”,推动为企服务质效从量变到质变,在护企服务中充分彰显“公安温度”,全力为县域经济发展保驾护航,真正实现了警务前移、服务前置。
“由一名所领导及一名民警组成的‘企业警长’是我们在2023年下半年制定的助企发展新举措。”乾江派出所所长林锐介绍,“企业警长”在乾江派出所辖区内共108家企业均设立挂点,目前已实现全覆盖。任职期间,企业警长的职责包括深入企业开展走访调研,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、存在的困难和问题;及时排查化解涉企矛盾纠纷,维护企业的稳定经营环境;依法打击涉企违法犯罪行为,保护企业的财产安全;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,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、安全防范等方面的指导和帮助等,全力做好企业发展的“贴心人”。
据林锐介绍,自企业警长制度以来,乾江派出所共走访企业达200余次,排查化解涉企矛盾纠纷数百起,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数百万元。同时,通过加强安全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行为,有效维护了企业的稳定经营环境。此外,乾江派出所还积极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、政策解读等服务,帮助企业解决了大量实际问题,不仅得到了企业的广泛认可和赞誉,也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。
在“企业警长”机制的实践基础上,乾江派出所不断创新开拓,建立了“1+3+N”多元化调解机制,即由企业警长联合综治部门、工业园区管委会、网格员协同及N名义警组成小组,对企业内部各类“化解难、沟通难”的矛盾开展调解,实现矛盾纠纷“一站式化解”。据悉,2024年以来,乾江派出所共化解噪音扰民、劳资纠纷、员工内部矛盾等涉企矛盾纠纷30余件,调解率达98.7%,有效维护了营商环境的稳定。
“检察护企”出实招 安商暖企见实效
为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,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,我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24年组织开展了“检察护企”专项行动。作为守护“海洋经济”的排头兵,今年以来,北海市检察机关按照部署,积极推进“检察护企”专项行动,依法严厉打击涉企犯罪,帮助企业解决法律难题,通过打击、保护、监督、服务、治理等方式,提升涉企案件办案质效,着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。
企业内部员工利用熟悉企业内部财物放置、安保情况等便利条件,顺手牵羊或者与社会上不法分子内外勾结,盗窃企业园区财物……北海市铁山港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梳理涉企案件,发现盗窃案件集中多发,犯罪金额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,暴露出企业防盗措施有漏洞。
以“检察护企”专项行动为契机,北海市铁山港区人民检察院积极落实“一企一策”行动,检察官每到一个涉案企业,均与企业相关负责人座谈交流,以案出发,向企业通报办案中发现的问题,听取企业的意见和诉求,探讨预防与打击并重的有效方式,通过发放量身定制的“一企一策风险提示单”,有针对性地提出风险防控建议,保障企业有序生产。
“企业被盗,检察官不仅为我们挽回了经济损失,还帮助我们堵住漏洞,非常感谢!”涉案企业负责人对到访的检察官表示感谢。检察官表示:“企业的‘钱袋子’我们要守护,企业员工的‘钱袋子’我们也要守护。”为提高企业员工法治意识,铁山港区检察院组建法治宣讲团,因企制宜常态化开展送法进企,全面宣讲打击电信网络诈骗、远离黄赌毒、交通安全等方面法律知识,切实提高企业员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,着力保障企业员工生命和财产安全。
电缆是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供电设施,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。在铁山港区检察院办理的一起盗窃案中,某企业的电缆被盗窃,严重影响日常生产经营,造成重大安全隐患。2024年5月,案件移送该院审查起诉。办案过程中,检察官积极履职、主动作为,在严厉打击侵害企业犯罪的同时,积极帮助企业挽回损失。目前,该案犯罪嫌疑人已赔偿经济损失共计7万余元。
同时,北海市检察机关还开展了“空壳公司”专项打击治理工作,梳理2020年以来利用注册成立“空壳公司”实施的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、电信网络诈骗、偷越国(边)境等违法犯罪案件,梳理出涉违法犯罪“空壳公司”56家,移送市场监管部门进行依法处置。
为维护企业合法权益,北海市检察机关还与北海市场监督管理局展开合作,充分发挥双方职能作用和专业优势,整合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和司法资源,共同提升知识产权保护质效。据悉,今年以来,北海市检察机关共联系走访企业180家,开展“检察护企”法治宣传活动16次,收集企业代表提出法治诉求19个、意见建议4条,目前均已妥善处理。
向海经济“守门人” 吹响海事法治号
近日,一起因船舶抵押合同纠纷引发的诉前保全案引发人们关注。双方当事人均为外国企业,案涉船舶吨位大,诉讼标的高。申请人基于对中国海事司法的信任,选择在北海申请扣押船舶。接到任务后,北海海事法院发挥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以案结事了为目标,积极开展调解工作。在面对移舶争议时,能动履职,担当作为,积极为当事人解决难题。在收到解扣申请后,受理人员自愿牺牲假期,高效办理了解扣手续,实现9天内顺利化解1800万美元纠纷,得到了双方当事人的一致赞誉。
有温度、有速度的国际海事纠纷处理只是北海海事法院以“枫桥经验”护航向海经济的一个缩影。作为向海经济“守门人”,近年来,北海海事法院全面贯彻落实市委“稳、准、变、活、实”五字要求,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,助力推进“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”建设,以严明纪律作风促进能动履职,推动全院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。
据悉,2024年上半年,北海海事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940件,收案标的16.51亿元,审执结案件703件,审限内结案率94.18%。有11个人荣获自治区党委、自治区高院、北海市表彰,其中1名干警获评“广西壮族自治区先进工作者”,以公正高效、善意文明的良好形象,增强了世界各国对中国司法和中国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信心,助力我国打造国际海事纠纷解决的优选地。
为进一步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,北海海事法院积极开展了“走企护商”行动。截止目前,已实地走访联系企业21家,受理涉企纠纷案件199件,结案146件,调撤79件,调撤率54.1%。邀请广西区内14家金融机构业务代表参加金融案件执源治理工作座谈会,并就金融服务大局、保障民生问题发出司法建议。依法妥善审理涉港口作业、码头建造、货物运输、船舶碰撞等案件86件,涉案标的2.97亿元,以优质高效海事司法服务,保障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。(莫鸿鲲 李建平 陆文心)